阅读:0
听报道
编者按
上一篇文章《黄亚生:杨安泽,一个“另类”的总统竞选者(1)》着重讨论了华裔“政治素人”美国总统竞选者杨安泽的主要政治主张——“自由红利”。在这篇文章中,聚焦点将放在杨安泽的包括选举、教育和移民在内的其他政治主张上面。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黄亚生希望通过这两篇文章展示、分析杨安泽的经济,政治、政策主张,并表达他对杨安泽做为一个具有理性的和创新想法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参选的支持。
在上一篇文章《黄亚生:杨安泽,一个“另类”的总统竞选者(1)》中,我介绍了华裔民主党参选人杨安泽的核心政策“自由红利”,阐述了这个看似大胆政策背后的逻辑和对美国社会的潜在好处。除了“自由红利”这个核心政策,杨安泽针对很多其他的美国社会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这些设想很多都体现了杨安泽充分的、理性的且有逻辑的思考。
美国核心的问题实际上是它的政治体制有巨大的扭曲。杨安泽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的主张。我认为这些主张很可能比他的“自由红利”政策还要有意义。这些主张的意义在于如果美国能够落实政治改革,很多理性的经济政策,比如“自由红利”政策或者类似“自由红利”政策的经济政策,也就可以得到实施。
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杨安泽所提出的政策,包括上文介绍的“自由红利” ,和这篇文章所介绍的他的政治改革的想法,都是有相当的理性和逻辑性的。他的政策不见得可行,但是我认为杨安泽对美国政治的贡献是他对美国政治注入一定的理性。他是一个“问题解决者”(“Problem Solver”),而不是一个以意识形态和党派利益为先的政治家。这样的一名竞选者在我看来是值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的。
我个人支持杨安泽并不是因为我完全信服杨安泽的政策主张(特别是“自由红利”政策)。我的支持出于两点:第一,我支持一个具有中国背景的人争取美国最高的权力位置,并不是因为我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而是因为我支持美国政治的多样化。这个多样化可以是种族的,也可以是宗教的,也可以是政治信仰的。一个多样化的国家,一个多样化的公司或是一所多样化的大学,才有竞争能力,才有创新和活力。对我来说,支持杨安泽和支持非裔背景的奥巴马或是以后一个犹太背景的美国总统候选人意义是一样的。(当然是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
第二,我认为美国政治需要一个另类的政治家。你也可以说杨安泽和特朗普都是“另类”的、非一般意义上的政治家,但他们的区别是杨安泽将理性纳入政治而特朗普则是将极端、歇斯底里纳入政治。杨安泽是一个很实际的、很有逻辑的,并且很有分析能力的竞选者。他擅长利用数据和学术研究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种政治家比较合乎我的口味。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能够发现问题,并用合理的逻辑搭建一个解决问题的框架是最最基本的要求,然而,这在目前美国政治生态环境的高层中却是欠缺的,而这也恰恰是杨安泽所擅长和一直在做的。

美国的核心问题是政治问题
我认为美国核心的问题是政治问题。一个最突出的政治问题就是投票率低。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投票率是60.2%左右(不同统计机构得出的百分比略有不同)。全球有32个经合组织国家(OECD)在2014到2017年之间进行过国家大选,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的投票率在这32个经合组织国家中排行在第26位。而相比美国总统大选,美国中期选举的投票率则更低,长期维持在35%到50%之间。美国2018年中期选举的投票率是49.3%,这已经是1914年以来中期选举最高的投票率了。
我在之前的文章《黄亚生:民主的“代价”——为什么美国应该强制投票》中就谈到了,美国低投票率对民主制度直接产生了危害。投票率低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投票结果不一定反映真正的民意。投票是有时间和机会成本的。投票需要时间,有时甚至会影响上班,赚钱,而美国的选举设置又非常不合理,投票定在11月的第一个星期二,是个周中时间。投票还有心理和精力成本,投票需要你去研究侯选人的政策主张和立场等等,这需要投入精力,时间和一定的认知。这些成本对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不一样的人群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于高收入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来讲,心理和精力成本较低,但对低收入,教育程度低的人群来讲,这个成本很可能是很高的,这会减低他们的投票率。而时间成本对高收入的人群则是影响更大,因为他们的时间的机会成本高。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国岁数大的,退休的人群投票率高,因为他们的时间机会成本接近于零,而年轻人投票率低,因为他们的时间机会成本高。

在有很多人选择不投票的情况时,民主的体制会有发生系统性的偏差。第一,在有煽动性的政治家参选的情况下,会有更多无知的选民出来投票,使整个政府决策质量下降。第二,很多人不投票还会降低民主选举过程的质量。候选人会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蛊惑人心的事情上而不是做理性的政策讨论。第三,会使激进的候选人得利。越极端,越激进的,越不负责任的竞选纲领往往会使自己的铁杆支持者出来投票。候选人为了提高投票率往往会选择所谓“墙角主张”(Corner Solution)。这三个系统偏差最大的输家是投票率低的中间选民。
杨安泽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建议
杨安泽认识到了美国目前选举制度存在的系统偏差,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很多改革建议。在我看来,他对于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把握得很准确,提出的方案也是切实可行的。
针对美国选举制度,杨安泽认为应该至少进行两个方面的改革。一个是通过将投票电子化,降低投票成本,调动民众投票积极性。
杨安泽曾表示,他认为现在民众还需要通过去投票站排队投票是不利于美国的民主制度的,这很大程度增加了民众投票的实际和机会成本,对民众投票的积极性有负面作用。在杨安泽看来,电子投票完全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改变美国的选举投票形式。他指出现在的区块链技术可以让电子投票达到极高的安全程度。杨安泽的想法实际上在科技界早有讨论和试验了。早在2017年,澳大利亚的一家名为Horizon State的科技公司就设想了区块链在未来民主选举中的应用。根据Horizon State的设计,未来投票民众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登录到一个不可更改的区块链系统中进行投票,不可更改的区块链系统保证了投票结果的不可更改性。
实际上,区块链投票技术在美国也已经有经过实验了。在2018年的地区选举中,西弗吉尼亚州的两个郡应用了一家名为Voatz的波士顿科技公司的技术,允许那些在海外生活的当地居民通过区块链技术远程投票,根据Voatz的介绍,他们确认投票者身份的方式如同比特币确认金融交易的方式一样。2019年3月,Voatz再次在丹佛市政选举中应用了他们的技术,使得那些正在服役的军人和其家属可以通过区块链远程投票。杨安泽希望在2024年全国范围内推广区块链投票技术。如果能实施,这将大大增加美国选举的投票率。

同时,杨安泽还表示,他希望改革“选举人制度”。目前的“选举人制度”是“赢者通吃”,即获胜者只要在一个州获得超过半数选票,就可以拿走该州的所有选举人票,这导致会出现候选人总票数失利,但同时赢得大选的情况,比如特朗普。杨安泽肯定“选举人制度”保护了小州的权益,但他认为现有的制度这造成了新的不公平以及减少了那些“深蓝”或“深红”州民众投票的积极性。他认为,各州的“选举人票”应该按照投票实际比例进行分配,更充分体现民意。
除了选举制度,杨安泽还讨论过教育政策。杨安泽不同于很多民主党候选人提出的将所有大学免费的政策建议。杨安泽认为,的确大学现在越来越贵,但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大学行政人员的急速且不成比例的扩张,这极大增加了大学的运营成本。杨安泽认为需要解决的是大学行政人员过于臃肿这个问题,以此降低大学学费。同时,杨安泽认为进入大学还是少数人群,所以免费大学无法惠及大部分底层群体。目前,美国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教育和职业不对口。杨安泽认为政府应该扶持高中生毕业以后针对非大学生和大学生的职业培训学校和项目,传授学生职业技能,保证那些即使不读大学的人也可以受到良好的职业教育。同时,对于大学生来说,美国目前只有不到60%的大学生可以在六年内获得学位,大学期间全面的职业培训项目也可以保证这一群体即使无法完成大学,也可以有职业技能在身。
对于移民问题,杨安泽也有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美国应该全力留住那些顶尖的留学生,因为与其赶他们回国与美国竞争,更好的办法是给予他们留下的机会。而对于非法移民,杨安泽认为不能否认他们所做的工作的社会贡献,并且全部强制遣返是不现实的。美国当然需要严厉限制非法移民,强化边境监管,但对于现有非法移民,更好的办法是设立一个合理转换成为美国公民的渠道。这个渠道必须是让非法移民付出一定的代价的,一是因为他们是非法入境的,不能有和合法移民同样的移民流程;二是因为“自由红利”惠及每个美国公民,所以对于非法移民的转换渠道必须考虑未来他们会领取这一福利的现实,所以需要更高的代价。

结语
我自己很喜欢杨安泽这种风格的政治家。你可以说杨安泽和特朗普都是“另类”的、非一般意义上的政治家,但他们的区别是杨安泽将理性纳入政治,而特朗普是将极端、歇斯底里纳入政治。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杨安泽是一个很实际的、很有逻辑的,并且很有分析能力的竞选者。他擅长利用数据和学术研究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也使得他变得更有说服力。对于一个公职人员来说,能够发现问题,并用合理的逻辑搭建一个解决问题的框架是最最基本的要求,然而,这恰恰是在目前美国政治中高度欠缺的。
大家注意杨安泽是他的“自由红利”政策,但是他对选举制度改革,教育和移民政策都是非常有思想的,而且是“与时俱进“的。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就谈到,在民主党里我比较喜欢杨安泽这种比较“书呆子”(“nerdy”,这个词在英文里是正面的)和“脑袋好使”(“Brainy”)的风格。其他民主党候选人还是传统的进步主义(”Progressivism”),我觉得不够创新,而且他们都是律师思维,完全没有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有深刻的思索。
如果美国不改革选举人制度,民主制度很可能就会崩溃。美国历史上发生过五次选举人的投票结果和普选投票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分别发生在1824年、1876年、1888年、2000年和2016年。最近的两次分别发生在2000年的民主党候选人阿尔·戈尔(Al Gore)和2016年的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Hilary Clinton)身上。如果这个问题持续发生,这将使公众对民主体制和投票丧失信心,会让有些人选择示威,游行,甚至暴力来表达他们的政治诉求。
此外,杨泽安对教育改革的建议我认为是非常合理的。美国的经济不平等其实深层的原因是人力资本分布的不平等。美国有世界上最棒的大学,也有世界上最差之一的小学和中学。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支持非常欠缺。杨安泽的教育主张应该能够获得保守派的支持,因为如果政府不对人力资本投入,政府就要发福利。他的移民政策我觉得也是适度的温和的,就是任何改革都要承认美国有一千多万非法移民的现状,另外也要承认合法移民和合法居民的优先权。他提的方案是折衷的,务实的和理性的。
很多人认为杨安泽最后出线的概率是很低的。我个人认为这不是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正确的思维方式是我们应该支持某些理念,而不是支持某个个人。你只要赞成杨安泽的理念,你就应该支持杨安泽,这样杨安泽代表的理念就会在民主党内部和美国政治领域占有更大的地位和权重。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在2016年的初选中也失利了,但是他的理念成为今天民主党的主流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支持杨安泽也是对桑德斯/沃伦的一个制约。
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文 | MIT斯隆管理学院教授 黄亚生
本文系黄亚生教授演讲文字稿,由“亚生看G2”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检索关键词:美国大选,杨安泽
声明:本文不是学术论文,在表述和数据引用方面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误差。欢迎读者指正。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